2014年10月18日 星期六

2014 Discover USC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970070056341461&set=a.323353044346502.98454.100000154267360&type=1



  USC 年度最大「南加大升學講座,Discover USC」即將於2014年10月27日(週一)在臺北舉行。屆時將由副校長 Dr. Katherine Harrington 帶領數位入學事務代表在現場介紹南加大現況與各種學習選擇與資源,並分享申請時應留意的重點,若您有任何朋友對留學USC有興趣,歡迎上網報名。
  
附註:婕瑋當天也會協助USC Health Sciences Campus(HSC)相關科系的同學了解當地學習和生活,歡迎準備申請的同學來找我喔!
  
時間:2014年10月27日(一)晚上七點至九點
地點:臺北君悅大飯店(110台北市信義區松壽路2號)3樓宴會廳
報名(點選Register Now):http://goo.gl/8oX5eP
  
Question?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USC Taiwan Office anytime
T: 02-8789-5679; E: usctaip@usc.edu

圖片來源:
https://admissionblog.usc.edu/files/2011/10/photo31.jpg

2014年10月3日 星期五

留學準備問與答(Q & A about OT studying in the U.S.)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77364675760031/permalink/379396432223520/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77364675760031/permalink/363193637177133/

  一些正在摸索未來方向的學弟妹,來信詢問一些很常見又務實的議題,在此與大家分享,歡迎有留學經驗或正在準備的伙伴撥冗協助喔!

------------------------------------------------------------

  學姊妳好,我是OT學妹,目前畢業後工作一年多,在找未來的方向,看到妳的網誌讓我突然有了動力!不過我是個會擔心很多的人Ex.要花很多錢、英文不夠好...

  不好意思打擾妳的時間,想請教妳一些問題,謝謝妳。 : )


1.GRE的藍寶書和紅寶書學姊兩本都有念嗎?還是有建議念哪一本嗎?


2.美國研究所申請方式和流程跟台灣一樣嗎?

先準備好所有資料-->申請期間內寄去-->收到入學許可-->去找老師
以上,大概是這樣嗎?

3.我看到你說學程分綜合考試(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ption)和碩士論文(Master's Thesis Option)。

  請問是每個學校都有這樣分嗎?這個是自己選擇的還是學校本身就設定好的?

4.美國研究所跟台灣一樣,是「職能治療研究所」,然後底下有三個領域的老師嗎?

ps.我目前是精神OT,但精神OT的英文應該要很好才能跟個案會談心理的問題吧?所以若真的有要去且申請上應該會找生理小兒的老師。

5.我查好多資料,大都只看到申請南加州的,是南加州比較好?還是只有他學程是一年制?排行第一名的原因是?


6.最後是最現實的問題...請問學姊準備多少錢出國念書呢?生活費大概多少?念書過程有多餘時間、精神和體力去打工嗎?


  以上,請學姊有空時再回覆我,感激不盡。


------------------------------------------------------------

  很感謝學妹提出了許多OT留學常見的問題,由於最近行程較緊湊,先重點式地回覆,再請先進協助指正。

1.
  我當時是念紅寶書,但主要原因是從眾,ptt GRE版上大部分人都推薦紅寶書。根據知名的留學準備部落格「倫倫的小blog」的比較是:紅寶釋義精確、藍寶背誦效率高。

紅寶書及藍寶書比較:
http://xination.pixnet.net/blog/post/13051630-%E4%BB%80%E9%BA%BC%E6%98%AF%E7%B4%85%E5%AF%B6%E6%9B%B8

2.
  不好意思,我只有申請美國的研究所,沒有申請過臺灣的,不知道詳細差異,但申請美國研究所大部分流程是:

申請前:
語言考試(GRE、TOEFL)→聯絡指導教授(若念寫論文的program)→送出CV、SOP、線上申請表格、財力證明(可能在申請前或錄取後)→推薦人上傳推薦函→線上面試(依系所規定)→公布錄取結果

  研究所申請流程大同小異,通常比較麻煩的是申請英文證明以及時差。還有NBCOT每年的標準會有點微調,如果要在美國當地工作,建議先對照NBCOT必修課程列表,看看大學系上課程及預定申請學校課程加總起來是否符合申請條件,如果有缺漏,則需要補學分。

留學準備過程:
http://chieh-wei-studyabroad.blogspot.tw/2013/08/usc-ma-in-occupational-therapyot-ma-i.html

3.
  由於職能治療學校大部分注重職業訓練,幾乎都是綜合考試,希望繼續深造博士者才需要另外寫論文,畢業前符合考試或論文途徑其中之一的標準即可,不需要特別事先選擇。

4.
  職能治療領域越來越多元,美國現在的職能治療現況可粗分為六大領域,含:生理復健(Rehabilitation & disability)、兒童及青少年(Children & youth)、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健康及安適(Health & wellness)、生產性老化(Productive aging)、工作與產業(Work & industry)。

  以我醉心的Lifestyle Redesign來說,就無法分到臺灣的三大領域(生理、心理、小兒),而是分類到健康及安適(Health & wellness)。

  在給大學非本科系的Entry Level的碩士學程,的確有粗分為生理、心理、小兒,來區分實習場域;但對大學念本科系,準備要念Post-professional program的人來說,我們就可以選修自己喜歡的課,我當初修的是Lifestyle Redesign、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和遠距醫療(Telehealth),並沒有區分生理、心理、小兒。

  美國的臨床現場和臺灣有非常大的不同,建議不需要自我設限,每個有興趣的領域都接觸看看,老師也都很親切,可以向老師們請教生涯規劃。

5.
  USC會長年排名美國職能治療第一,有它的歷史淵源,可以參考我先前在留學準備紀錄寫的描述:

--

  USC OT數年榮獲U.S. News評選職能治療領域第一名,在1947年有全美第一個Post-Professional Master's Program,1989年有世界第一個Ph.D. Program。同時也是著名的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理論與治療的發源地,先驅Anna Jean Ayres博士在USC完成學士、碩士至博士的學位,並在USC開創了全球首屈一指的Sensory Integration Certification Program。USC OT可以說是專業和哲學的起源,緊密牽動著職能治療的發展。

--

  加上近年來,USC OT經營得很成功,由於資金和資源充足,修課內容豐富多元,延攬多位名校的優秀教授,光是教職員就是其他學校的十倍以上,近期又有系友捐出臺幣六億元的捐款,促使學術和臨床資源水平大幅提高。

  過去美國職能治療和臺灣一樣是學士制,後來發展至Entry Level的碩士,近年更為了提昇專業地位,逐漸走向學士後的臨床博士OTD。因此早年為了提供學士進修的Post-professional的碩士學程因學生數減少而一一關閉,僅有少數學校仍提供國際學生進修,連第一名校USC的Post-professional Program都為了降低成本,考慮以線上課程取代。

  目前排名前十名的OT學校僅有USC、Tufts、Pittsburgh、NYU有Post-Professional Program,且數量有逐漸減少的趨勢,唯有USC因為長年刻意向國際招生而較穩定。

AOTA Post-professional Programs列表:
http://www.aota.org/Education-Careers/Find-School/Postprofessional/PostprofessionalOTM.aspx

美國職能治療學校排名:
http://grad-schools.usnews.rankingsandreviews.com/best-graduate-schools/top-health-schools/occupational-therapy-rankings

6.
  我工作存了一百萬,留學貸款一百萬,總共是兩百萬臺幣,最後實際支出一百八十萬左右,可參考我當時的學雜費收據,扣除掉則為生活費。

學雜費收據:
http://chieh-wei-studyabroad.blogspot.tw/2013/12/valuable-investment.html

  坦白說,當時在USC OT修課的學分數幾乎是其他研究所的兩倍,時間有點緊繃,是否有時間和心力主要是看個人。學校有提供很多打工機會,像是:圖書館借還書、上課錄影、輸入成績、監考、助教...等等,時薪還不錯,我有些在打工的同學,有時候上班時間沒事還可以念書,有些則是每次都忙到昏天暗地,剛開始選擇打工機會就要衡量一下自己的狀況。

  希望以上有解決到妳的疑惑,有問題歡迎提問喔。

------------------------------------------------------------

陳育萱

  各位學長姐、同學們好,我是目前升大三的學妹,對於未來升學和就業有一些疑惑,在婕瑋學姐的建議下想在社團把問題提出,希望能聽聽大家的經驗分享。

  
1.大學畢業後,是該繼續升學還是直接就業較好?雖然目前我是比較傾向繼續升學,但之前和其他學長姐聊天時,他們的經驗分享是覺得早些出來就業可以累積較多臨床經驗,在找工作時較有優勢?
  
2.若單純想待在臺灣就業,那還有出國留學的必要嗎?(我個人和父母都不排斥,但我自己是比較傾向盡快就業,早點經濟獨立……)有國外學歷對於找工作會有明確幫助嗎?
  
3.若要出國留學,會有比較推薦的國家或學校嗎(依我對長照領域較有興趣的傾向……)?
  
4.想瞭解醫院體系和社區體系的優缺點,之前聽見習的老師(她本身是社區OT)分析覺得醫院雖然工作穩定,但有時會為了業績而抹煞治療品質,當社區雖然自由且較能展現OT理念,但是個案常常要靠自己”挖掘”(我是比較傾向穩定的工作,卻覺得有些醫院的制度對治療品質的威脅是無法苟同的……),如果未來想走長照這一塊,學長姐會有什麼建議嗎?

------------------------------------------------------------

江婕瑋
 
  謝謝育萱的分享,這也是非常多學弟妹常提到的疑問,歡迎大家一起討論喔!
 
  很高興學妹已經開始做職涯規劃,也分別問了一些前輩的意見了,這是成功的第一步!根據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只有3﹪的畢業生明確寫下未來目標,而在20年後,這3﹪的畢業生所累積的財富是其他人的32倍之多。雖然財富不一定等同於成功,但幾乎所有成功人士都會設定明確的目標,擬定詳細的計畫,然後按部就班的執行,最後達成目標。聽起來,學妹的目標是「在臺灣長照領域中找到穩定工作」嗎?方不方便再多描述一下你自己和你期待的工作內容呢?

  升學、留學、工作的選擇和順序並沒有絕對的優劣,學經歷也不一定會是雇主重視的部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你的特質和能力絕對是關鍵。

  在做職涯發展計畫的時候,通常會按照下列順序規劃:個人特質→職涯機會→探索可能→決定目標→落實行動。

  首先,你了解你的能力、興趣、價值觀嗎?現在的你是什麼樣的人?你期待五年、十年、二十年後的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周遭有沒有你可以參考的Role Model呢?

  向內探索之後,你覺得你認識的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假設確定要走臺灣的長照領域,相關工作場域如:護理之家、居家照護、日間照護、長期照顧機構、養護機構、居家服務、日間照顧...你都熟悉嗎?有沒有實地探訪過?需不需要做志工或工作來深入了解你有興趣的領域?哪一種類型符合你想要的「穩定」?或著是你發現你其實可以接受變動的環境?

  假設決定要走護理之家,臺灣的現況是什麼?世界上最好的Model是什麼?要達到你理想的目標,是在臺灣接受教育就能具備你要的能力,還是需要觀摩長照做得很好的先進國家,如:丹麥、芬蘭、德國?

  以上問題都回答了之後,你也確定你要走的明確目標,我們才有辦法細談,若要達到你想要的目標,需要具備哪些能力,而這些能力是不是需要透過升學、留學或工作來培養。

  以我個人來說,先工作讓我更認識臺灣社會的需求以及探索我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興趣,才知道我如果想要改善臺灣的環境,勢必要出國去看看;去美國留學,體驗不同的服務模式和思維後,再帶著國際視野和我出國前預定培養的能力(Lifestyle Redesign、Universal Design、Telehealth)回臺灣;目前正在深入了解臺灣職能治療現況,尋找運用所學以截長補短的方式,將習得的應用模式本土化。

  你可以看到,每個人的生命故事都不一樣,我走過的路可以當作參考,但沒有辦法複製給任何人。關於自我探索的部份,答案只會在你自己身上,確定你生命中的渴望後,我們再來認識就業市場。

  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呢?
 
--
 
江婕瑋
 
  關於醫院和社區的差異可以參考以下表格:

 
--
 
簡啟文
 
  先從了解自己興趣能力下手...我本身經驗也是如此...大學四年我當五年念(不知是否為台大OT自動延畢第一人,不過肯定是個怪人),多出來的那一年就跑去管學院+心理學院修修課+當研究助理賺點錢,後來對於研究產生了興趣,所以就直接留學攻讀碩博士外加3年博士後研究,邊研究也是邊累積臨床經驗,而主題也是逐步探索延伸,沒辦法一時間就很清楚哪個研究方向可以做一輩子或值得去做,都是需要「時間」去探索。

  這跟你的問題的解答也很有關,去探索自己, 也探索目前現階段的「機會」,你說你對長照有興趣非常好,那你接下來就要去探索是否環境政策或制度給你機會去從事長照,從事長照時還可能會缺少什麼?很多課外的知識都是需要「時間」去探索,課堂上的老師只能畫個大餅說這是理想和基本技能等等,但實際從事職能治療時,要考慮到的是個案成長文化的不同,如何以個案為中心去思考職能介入的方向,這都是需要時間累積...
  
  我個人是不「敢」建議學弟妹直接畢業後就去攻讀碩博士,因為那可能會抹煞掉臨床成長和學習的機會,但對於研究有強烈熱忱和使命感之學弟妹則必須要在大學的時候就至少要投入研究,這樣未來「博士」畢業後才有機會找到研究職或教職工作...至於擁有「碩士」學歷會不會對於找工作有幫助呢?我是看法兩極,並不覺得會對找工作有幫助,但或許是會有機會做自己想做或能做的事情,因為「時間」和「見識」給了你不同角度的思考模式,比方說我發現江老師的每次發言都多多少少會與Lifestyle Redesign有關,這就是她已經產生不同的想法和信念,另外我也有一些同學目前念完碩士回臨床也都被拔升為「組長」或「主任」,甚至自己開業。
  
  最後如果你決定要念博士,則好好看一下這篇新聞再決定「敢不敢」和「有沒有及早」投入...
 
35歲留美女博士 到藥廠當白老鼠
中國時報【洪凱音╱台北報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01001150-260102
 
--
 
江婕瑋
  
  謝謝啟文學長,婕瑋拋磚引到學長這塊玉了!第一次聽學長談學思歷程,對我也收穫很大。個人覺得一紙學歷不見得在求職時有加分,但求學過程時建立起的思維和能力,若能符合市場需求,那肯定是競爭優勢;反之,則易曲高和寡,需要創造或是誘發市場需求。重點在你對自己和世界的了解哦!下圖可供參考。

 
--
 
徐千晉
  
  妳升學或留學是為了取得「文憑」還是增進「能力(學術?臨床技能?其他?)」來使自己在就業市場上更有競爭力,釐清這點非常重要,不然就會花費許多時間,卻換來不如預期的結果。你想念研究所是否有想要認真探討的「問題」,有很多人都是在臨床工作了一陣子,發現了問題、職業倦怠或是為了升遷才再去唸研究所的。如果妳出來工作,經濟層面是最現實的,妳想追求的穩定生活10年後還是如此嗎?當薪資結構因為大環境因素不斷惡化,妳要如何避免不被當作免洗筷,這些都是要考慮(隨時留意科技的變化,妳會比較有概念哪些能力在未來對妳是有幫助的)。還有因為妳是女生,可能還要思考一下婚姻對妳的影響,除非妳像我一樣是單身主義者。然後,在台灣的醫療體制中,其實對治療師是很不公平的(應該看過職能治療師法了吧),如何在體制外殺出屬於自己的藍海,妳可以多跟其他前輩學學。最後,我們這代依舊要像上一代一樣打拼,只是我們必須要比他們對於趨勢的變化更加敏感,而且要不斷追求進步,而不再是重複相同的行為到退休,這也是我們這代比較辛苦的地方。我25歲才有機會開始自己理想的人生,妳還年輕,OK的!
 
--
 
高鈺琪
  
  熱愛您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到成就與肯定,相信您會是最棒的OT,您也可以多到各個不同領域的OT部門見習,問一問治療師,看看環境是不是您喜歡的,也可以做為選擇相關領域的參考!加油!

------------------------------------------------------------

張淨涵
  
  各位學長姐你們好,我是今年剛畢業的OT學妹。想請問學長姊:職場工作主管寫的推薦函和學校老師寫的推薦函對國外學校的申請會有差別嗎?會不會因為是學校老師寫的,所以錄取機會就比較大之類的...?謝謝!
 
------------------------------------------------------------
 
簡啟文
  
  基本上是要因應需求找對人寫。今天學妹要出國唸書,若是能找到學校內教授們的推薦美言,當然是有可能有較高的錄取機會,特別是有國際聲望的老師們...但需要考量的是你是否有「內容」讓學校老師們幫你美言,比方說曾經跟老師過做seminar或當過研究助理或共同發表論文,有的話就是加分....沒有的話,或許職場工作主管對你的研究熱忱或能力很讚賞,寫出來的東西比較容易說服人的話,不妨可以試試...
 
--
 
張廷宇
  
  就我在澳洲申請master degree的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學弟妹。
  
1. 在澳洲我記得申請當初,會要你最好有工作經驗。為什麼呢?我在念書的時候,記得同學們年紀大約落在40~60歲,有個媽媽還常帶著自己的baby在課堂上聽課,常常會多了天籟美聲呢!其實也不得不佩服他們,他們在業界經歷過很多事情,對於現況和未來更是有比較明確的目標,所以往往可以跟老師在課堂上有激烈的討論,甚至是爭辯,無形之中真的可以學到且討論到自己想要澄清的議題。所以不管有沒有繼續唸書的動機,我建議可以先在臨床看看,看現實中有哪些限制?自己想要真對哪些限制或是方向加以了解?畢竟2年的時間也是有時間和金錢的成本,要好好規劃,免得以後懊悔。
  
2. 對於國外學歷有沒有在台灣有更好的工作,這一點我是覺得可以先問問自己,台灣的普遍市場狀況你自己可否接受? 照我的看法,我覺得台灣目前普遍工作環境真的是較弱的.....不過,出個國也是有帶來正面的影響啦,比如說,你更有勇氣去尋找世界各地的疆土(世界觀?),我是覺得路會更寬廣啦,呼應了啟文學長的「敢」字。在台灣,治療師如果不敢自己「談」自己的價值,很難有滿意的結果。

3. 出國國家的選擇我倒是沒有特別覺得一定要去哪去哪的。當初選擇澳洲也是看了La Trobe(雖然最後沒去讀那XD)的文章,加上我賭了澳洲的未來(美國像是成熟迷人的熟女,澳洲像是18歲的辣妹,充滿希望),以及澳洲當地文化受亞洲影響較大,所以觀念上較不會東西方分明,所以我選擇了迷人的澳洲(我沒有後悔喔XDD)。
  
4. 社區OT就是我現在做的工作。出國之前,我在大醫院的精神科待了幾年,雖然很開心,生活也穩定,但是真得就真的每天做著固定或是相仿的東西,實在有些無趣,且待越久我越來越覺得OT不應該只是這樣。心想「我不想被安逸的環境機構化」!所以毅然決然的投入社區OT的行列。說真的,雖然充滿不確定性,不過我也得到很多,例如:快樂、希望、人脈以及資源的連結。真的比較接近市場機制的競爭社會囉,我是覺得還不錯啦!XD
  
  關於推薦函喔,我建議可以就業界的和學術的各寫一份。當初我就請精神科主任和以前的老師幫忙寫。我的看法,推薦函可以錦上添花,有沒有直接的影響我不知道,靠人也要靠己(業界那張我是覺得蠻有效的,算是證明你在工作上有被肯定,通常大家會比較喜愛)。對了,我之前申請UQ的時候還遇過越洋電話面試,記得要有信心阿,有信心就比較會上(靠著破英文,我還有被錄取喔XDD)!
 
--
 
江婕瑋
  
  推薦函是提供評審委員了解你的機會,因此通常主管可呈現工作表現,老師可呈現學業表現,撰寫者不太有高下之分,而是從不同的角度試圖認識你的全貌。除非撰寫者是超重量級的大師,否則重點一般會是在於推薦函的「質」:撰寫者是否能深入描述你的正向特質和能力?是否有具體實例可以證明?換句話說,一封熟悉你的前輩寫出文情並茂的推薦函,會比不熟悉你的大師寫的籠統幾句話來得更有說服力。
 
------------------------------------------------------------
 
蕭稑錡
  
  各位學長姐、OT們大家好,有幾個關於就讀研究所的問題想詢問大家。
  
1.和國內研究所比於國外就讀有何優劣勢?
  
2. USC 和其他美國,如:NYU、BU或是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這些學校相比有何獨特之處?
  
3.我們如果畢業是否可直接申請國外博士班?但若直接申請博班 ,對於只有大學學歷的我們來說會不會挺吃力?
 
------------------------------------------------------------
 
張璇  
  
  我是念NYU拿MA degree。就我所知,國內研究所所作的研究會比國外扎實,國外(以NYU來說)比較強調修課的廣度。出國的優勢主要在於思考方式和視野的改變。另外,基本上直接申請國外博士班應該有點難度,念起來會不會很吃力,我覺得要看個人的能力!
 
--

簡啟文
  
  簡單回答:
 
1. 念國外研究所可以增加國際觀和體會別國OT研究重心(缺點學費貴且唸完並未對台灣有直接貢獻)v.s.念國內研究所可以累積人脈且研究成果或許可直接回饋臨床(缺點選擇性和彈性可能少些)
  
3. 台灣的OT大學部畢業後,不太可能在國外直攻博士班,除非在英式教育的體系,若是本人曾有發表過至少一篇學術論文(最好是第一或第二作者)才有可能被接受;即使接受,就學期間絕對會很吃力,因為一入學就要馬上進入研究的狀況!
 
--

葉思廷
 
1. 碩士而言,國內以研究為主,國外以就業為導向,端看你的需求(這邊的國外指的是美國)。
 
2. 博或碩? 博士看老師,碩士的話,USC對國際生友善,系上資源多,SI跟Lifestyle Redesign小有名氣。
 
3. 看過各校的申請網頁了嗎?假如資格都能符合,試著申請也無妨(雖然成功申請到的機率低了點,申請上後也會念得比別人辛苦)。
 
--

江婕瑋
  
  感謝學弟提問,以上先進已回饋許多寶貴建議,因此僅簡要分享個人觀察:
 
1.國內外研究所差異?
  由於沒有在國內研究所的求學經驗,僅分享USC的求學心得:在美國參與國際研討會的機會很多,經常能與各國學者和實務工作者交流,可得到最即時先進的研究、臨床發展訊息,各實驗室所申請到的經費和資源也相較臺灣多,因能執行長期、龐大與跨國的研究計畫。
  
  美國取得高等教育的花費相較臺灣昂貴數倍,外國人在熟悉異國環境也會比本國人花心力,求職時門檻相較高,回家鄉也要考慮如何將習得的知能本土化。因此,在留學這項「投資」前,必須很確定「你要的是什麼?」留學是達到人生目標的過程,並不是目的地。「留學,然後呢?」可能是要事先認真思考的議題。
  
2.各校特色?
  近幾年,USC重視生活型態的研究,在各個領域有多元化的發展,其他學校則可在官網上觀察近期的研究計畫,看看是否有你有興趣的方向,以下以USC、BU、WUSTL舉例,以此類推。
  
USC:
http://chan.usc.edu/research/active
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Care Coordination in Post-Acute Care Markets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Lifestyle Intervention for Urban Minority Young Adults
Integrating Childhood Obesity Prevention into Home Visitation Programs
Identifying Risk Factors for Harm in Children on Invasive Home Medical Therapies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App Development
Investigation of the Neural Mechanisms of Sensorimotor Integration
Modulating Motor Behavior by Action Observation and Imitation: Implications for Stroke Rehabilitation
Sensory Adapted Dental Environments to Enhance Oral Care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BU:
http://www.bu.edu/sargent/research/research-labs/
Families & Autism Research Lab
Kids in Context Research Lab
Motor Development Lab
Youth and Young Adult Empowerment, Leadership & Learning Lab
  
WUSTL:
http://www.ot.wustl.edu/research/laboratories-152
Child Health and Education Laboratory
Cognitive and Occupational Performance Laboratory
Community Health and Participation Laboratory
Disability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Research Office
Family Caregiving Laboratory
Health and Disability Research Laboratory
Hearing, Balance and Participation Laboratory
Human Performance Laboratory
Low Vision Laboratory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Laboratory
Occupational Performance in Neurorehabilitation Laboratory
Occupational Therapy NICU Laboratory
Participation, Environment and Performance Laboratory
Performance, Participation and Neurorehabilitation Laboratory
Social Inclusion: International Initiatives and Global Perspectives
Work Participation Laboratory
  
3.直升博班?
  在美國大學部直升博班是很常見的,但申請者通常在大學期間已有直升博班的決心和研究經驗,甚至在學術期刊上發表過數篇論文了。如果你已經確定人生方向,也有把握撐過博班艱難的長年磨練,不妨試著問自己幾個問題:
  
  念博班的動機是什麼,是因為想要變「優秀」還是對特定領域有「熱忱」?你對研究有極大的熱情跟毅力,意志力也夠堅定嗎?跳過碩士的基礎訓練,你是否在大學期間有計劃培養自己具備研究相關的知能?你是否已經有初步研究成果,能夠證明你在學術上的潛質?指導教授和你合得來嗎?是否能預測畢業時間?...
  
  直升博班不代表能夠跳過基礎能力的養成過程,而是代表你用另一種途徑完成碩士班的基本訓練。若以上問題都有明確答案,可以花一些時間檢視自己的人生經歷,並假想如果你是評審委員,申請者需要具備哪些資歷來證明他強烈的研究潛能?
  
  生命的累積在於你的渴望與行動,而不完全倚賴時間流逝。一分耕耘不等同一分收穫,但不耕耘絕對沒有收穫,在直升博班前,你耕耘了嗎?

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USC Ambassadors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959443227404144&set=a.464978406850631.124262.100000154267360&type=1



  又收到一封來自USC的國際信件,不過特別的是,這次是來自校長室的,表示我被邀請加入「USC Ambassadors」。
  
  詢問USC在臺辦事處,才知道USC校長每年會請各單位舉薦熱心校友,日後有第一手重大訊息都會即時讓「USC Ambassadors」知道。
  
  感謝USC經常分享的小小驚喜!

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特別的小禮物(A Special Gift)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955866184428515&set=a.464978406850631.124262.100000154267360&type=1



  收到來自USC的信,信封上寫著「Inside...a Special Gift for You!」趕緊興奮地打開⋯裡面是一份文情並茂的感謝函,和附有USC圖樣的姓名貼紙。

  仔細讀內文,原來是鼓勵畢業校友捐款給母校,難怪USC每年都會有高額的捐款,跨海寄送小禮物也太用心了!真希望未來事業起步時可以回饋!

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一筆改變職能治療界局勢的捐款(A Donation Establishes An Occupational Therapy Initiative In China)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951639151517885&set=a.323353044346502.98454.100000154267360&type=1



  一早看到一則美國和中國職能治療界都很震撼的新聞:

  USC 1976年MBA的校友——恆隆集團陳啟宗(Ronnie C. Chan)董事長資助USC OS/OT兩千萬美金(約六億臺幣)的捐款,AOTA表示是美國各職能治療學系有史以來最大筆的捐款。為了紀念陳啟宗董事長的護理師母親陳譚慶芬,USC OS/OT將改名為USC Mrs. T.H. Chan Division of Occupational Science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並邀請USC OS/OT至中國頂尖大學協助發展職能治療研究所。

  這筆捐款意味著USC OS/OT將有更豐富的學術和臨床資源,讓學生獲得更好的教育,並繼續維持在美國職能治療的領導地位;以及中國將有USC直接支援的當代職能治療教育,未來中國的職能治療教育水平可能會比臺灣還先進。

  對臺灣的職能治療準留學生來說,USC或許會成為未來的首選;臺灣的傑出教學研究人才被挖角至中國的速度則加快,臺灣職能治療必須更努力才能在亞洲嶄露頭角。

  一筆捐款在一夜之間,改變了職能治療界的局勢。

相關報導:
http://chan.usc.edu/news-and-events/news/chan-family-gift-creates-first-named-endowed-occupational-therapy-program

https://news.usc.edu/68517/occupational-therapy-program-receives-naming-gift-from-chans/

陳啟宗中文簡介:
http://zh.m.wikipedia.org/zh-tw/陳啟宗_(恆隆)

Ronnie C. Chan's Introduction in English:
http://www.usc.edu/programs/asia/trustees/chan.html

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USC校友會(USC Alumni Association)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945764678771999&set=a.464978406850631.124262.100000154267360&type=1&relevant_count=1



  一回臺北就收到USC跨海寄來的校友證,雖然大部份校友優惠都在美國,還是有被母校重視的感覺。

Trojan Family are Lifelong and Worldwide!

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職能治療國際論壇(Occupational Therapy International Forum in USC)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ursuing.ideal.life/photos/a.129976040528934.1073741841.116850985174773/292356824290854/?type=1&relevant_count=1


本文榮獲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國際參與徵文比賽」國際會議組第三名!
https://iyouth.youthhub.tw/event/2014/worksContent_2.php?id=28&secureChk=993700f1610f98e6510cdd21ea71d37f





  2014年4月13日受邀至美國南加州大學參與職能治療國際論壇,口頭報告臺灣臨床現況,並與各國的職能治療師交流。

  根據世界職能治療師聯盟的定義:職能治療透過日常活動促進人們的健康與安適,美國職能治療師協會更進一步指出職能治療的目標是助人活出最圓滿的生命。雖然核心理念一致,但由於各國文化與制度差異,也產生了多元的職能治療樣貌。

  在主辦單位美國,有越來越多民眾負擔不起昂貴的醫療保險導致破產、死亡,每年沉重的醫療支出就佔了16%的GDP,促使美國政府迫切尋求以合理費用妥善照顧國民健康的解決方案。當口頭報告臺灣全民健保費用配置僅佔6.25% GDP,且幾乎每一位國民僅須負擔低廉的費用就可及時接受醫療,讓在場與會的美國治療師嘖嘖稱奇,而在多國醫療院所仍須透過院際間借調病歷來了解個案就醫紀錄時,臺灣健保卡已全面將所有就醫紀錄整合在晶片裡,更是讓在座驚艷:「It’s a miracle!」

  然而,臺灣醫療費用支付低,讓原本專注提升個案「生活品質」的職能治療師,必須在高度重視服務量的環境下維生,過度壓縮的時間與資源使得治療師在臨床難以實踐專業本質。相對處於商業化醫療環境的美國職能治療師可個別化訓練個案日常活動(如:洗澡、進食、烹飪)以及深入討論生活型態時;臺灣職能治療師則需要同時治療大量個案,僅能在安全考量下訓練基礎能力(如:拿杯子、推拉箱、丟沙包),與個案溝通的機會也寥寥可數,嚴重衝擊到治療成效。觀摩不同制度對臨床生態的影響後,發覺臺灣全民健保風險分擔與互助精神確實值得肯定,但我們仍須研究如何設計出更完善的健保配套措施,以取得合理費用及治療品質的平衡。

  其他國家的職能治療師則分享異國情境造就的臨床特色,如:許多阿拉伯人民居住在沙漠中,因此須行駛四輪傳動的電動輪椅以避免陷入沙坑,又,由於伊斯蘭教教規,女性治療師須全身包覆罩袍,在臨床上須極力避免與男性個案身體接觸;印度的貧窮問題非常普遍,治療師為了協助個案可以負擔得起輔具,多是採用易取得的天然材質製作,如:竹子、樹枝,另外,廁所都是蹲式而非坐式,下肢殘疾人士如廁時多是需要高度扶持;羅馬尼亞的強制生育政策,在齊奧賽斯庫獨裁政權垮臺後,留下了大量被遺棄的孤兒,治療師需要在治療設備不足與極端物質匱乏的狀況下,以眾多替代方案介入孤兒因為長期忽略導致的嚴重身心問題,如:志工餵食時叫喚孩童的名字、固定的擁抱時間、營造一小塊能照到太陽的空地,積極找尋各種可能提供孤兒成長必須的環境刺激;獅子山內戰造成席拉里昂有成千上萬名百姓被截肢,職能治療師透過再設計的足球活動,讓不同身體部位傷殘的青年都可以參與比賽,協助他們藉由對足球的熱愛重燃對生命的希望。

  即便各國的臨床工作形式大相逕庭,談起為何以職能治療為志業時,大家總是不約而同地表示是出自「對生命價值的熱愛」。國際會議凝聚了世界各地為共同理想全力以赴的伙伴,也更清楚家鄉在國際上的定位,期待我們越來越開闊的視野會在不久的將來推動臺灣站上世界舞臺。

青年國際參與徵文比賽(Essay Competition For Youth International Participation)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937227186292415&set=a.323353044346502.98454.100000154267360&type=1&relevant_count=1



  先前無意間看到「青年國際參與徵文比賽」,順手將在USC參加「職能治療國際論壇」的心得投到「國際會議組」。由於截稿時間很趕,用流水帳的方式陳述,因此不抱任何期待⋯

  剛剛接到得獎通知,是讓人驚喜的第三名耶!真的好幸運哦!是「娶某前」好運的延續嗎?

青年國際參與徵文比賽:
https://iyouth.youthhub.tw/event/2014/entryContent_2.php?id=28&secureChk=993700f1610f98e6510cdd21ea71d37f

International Forum相簿回顧:
https://www.facebook.com/simplejellyfish/media_set?set=a.852545234760611.1073741960.100000154267360&type=3

2014年8月12日 星期二

傳承(Inheritance)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929368560411611&set=a.464978406850631.124262.100000154267360&type=1&relevant_count=1



  學弟妹們陸續都抵達LA了,看著USC的學妹們興奮地分享嶄新的旅程,重現當年留學時懷念的人事物,感覺溫暖的記憶有了傳承,期待你們勇敢追夢,活出最豐盛的人生!

(也請洛杉磯的朋友幫忙照顧可愛的小學妹哦!)

--

Noel Liu
學姊!我已經到家了!真的很謝謝你們留了這麼多的東西。

Hsu-Yu Chen
我現在在洛杉磯這邊家裡,這裡真的好棒喔謝謝學姊的介紹~
開學後就要搬回學校了但這裡真的很有家的ˇ感覺~

江婕瑋
不客氣,祝福你們一切順利!

Hsu-Yu Chen
房東好親切昨天還帶我們去生存教學

江婕瑋
生存教學XD

Hsu-Yu Chen
哈哈帶我們買東西逛附近
教我們如何在各大超市省錢哈哈超厲害

江婕瑋
他們人超好,像哥哥、姊姊一樣

Hsu-Yu Chen
對呀!!!!
今天思廷要來

江婕瑋
哇,大家都到了。

Hsu-Yu Chen
對壓越來越熱鬧了~

2014年8月4日 星期一

返臺後辦理外國學歷驗證及中譯本公證流程(Authorization for Foreign Academic Record in Taiwan)

  從美國回到臺灣後,發覺申請臺灣政府部門補助、參加國家考試、擔任公務員...等,都需要出示外國學歷驗證和公證中譯本。若人還在畢業學校當地,可以親自攜帶所需資料去鄰近辦事處辦理,可參考以下駐外館處名單及驗證外國學歷參考事項:

中華民國駐外館處領務轄區一覽表:
http://www.boca.gov.tw/content?CuItem=1342&mp=1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驗證外國學歷參考事項」:
http://www.boca.gov.tw/ct.asp?xItem=6492&ctNode=749&mp=1

  若您和我一樣已經回到臺灣了,則需要透過海外郵件往返來完成(1)正影本相符證明、(2)學歷驗證及(3)法院公證中譯本,詳細過程請參考以下。

--------------------------------------------------

【正影本相符證明】

1.事前準備資料:
(1)畢業證書正本一份
(2)畢業證書影本兩份(一份與正本相符,一份留底)
(3)身份證正本與身份證影本一份
(4)現金500元臺幣

2.至「外交部領事事務局」之「文件證明」櫃檯。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國內窗口一覽表:
http://www.boca.gov.tw/lp.asp?ctNode=706&CtUnit=150&BaseDSD=15&mp=1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文件證明櫃檯


3.填寫「文件證明申請表」、黏貼「身份證影本」。
文件證明申請表


4.抽取號碼牌。

5.至「文件證明」櫃檯驗證身分證、繳交文件。
畢業證書正本及影本



6.取得收據。
收據


7.至「繳費處」繳交500元臺幣。
繳費處櫃檯


8.兩個工作天後前往「外交部領事事務局」之「文件證明」櫃檯領取正影本相符證明,原畢業證書影本後方會貼正影本相符貼紙。
畢業證書影本背面貼有正影本相符貼紙


【畢業證書及成績單驗證】

  由於各個辦事處的驗證流程會有些許差異,請上畢業學校的當地駐外館處領務轄區網站查詢最新流程,以下以鄰近USC的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為例。

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學歷驗證流程:
http://www.taiwanembassy.org/uslax/post/6125.html

其他地區請查詢中華民國駐外館處領務轄區一覽表:
http://www.boca.gov.tw/content?CuItem=1342&mp=1

1.事前準備資料:
(1)與畢業證書正本相符之影本一份
(2)畢業證書影本兩份(一份與正本相符,一份留底)
與畢業證書相符之影本及其影本


(3)護照影本一份
護照影本

(4)現金46.5(快遞費用)+15(驗證費用)=61.5美金,或等值匯票(抬頭請寫TECO)(快遞費用及驗證費用可能會隨時間、油價變動,最新資訊請查詢TECO。)
61.5美金


(5)已填寫之「文件證明申請表」,請註明成績單由校方彌封寄出

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之文件證明申請表:
http://www.taiwanembassy.org/public/Data/2541595671.doc

其他地區請查詢中華民國駐外館處領務轄區一覽表:
http://www.boca.gov.tw/content?CuItem=1342&mp=1

文件證明申請表

2.上畢業學校網站,申請彌封之成績單,寄送至鄰近辦事處。

  以USC為例,寄送至「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TECOLA)」,地址請填寫3731 Wilshire Boulevard, Suite 700, Los Angeles, CA 90010 。

USC Department of Transcripts
http://arr.usc.edu/services/transcripts/etranscriptrequests.html

其他地區請查詢中華民國駐外館處領務轄區一覽表:
http://www.boca.gov.tw/content?CuItem=1342&mp=1

USC線上申請成績單



3.選擇適合的快遞公司。

4.以捷進DHL為例,上網申請捷進會員,至南陽街櫃檯寄送並支付400元臺幣,或到府收件並支付450元。

捷進DHL:
http://www.eapply.com.tw/tw/tv/list_new.asp?id=62&sid=339

捷進快遞電子提單服務


5.依就學地區寄送至鄰近辦事處。以USC為例,則寄送至「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TECOLA)」,地址請填寫3731 Wilshire Boulevard, Suite 700, Los Angeles, CA 90010 。其他地區請查詢中華民國駐外館處領務轄區一覽表:
http://www.boca.gov.tw/content?CuItem=1342&mp=1

6.約一至兩週後,會收到貼有驗證貼紙及蓋鋼印的畢業證書影本及成績單正本。

TECOLA寄來之快遞

畢業證書與正本相符之影本貼有驗證貼紙

成績單正本貼有驗證貼紙


【中文譯本公證】

1.事前準備資料:
(1)畢業證書正本一份
(2)畢業證書已驗證影本一份
(3)畢業證書已驗證影本之影本六份(五份攜回,一份留底)
(4)自行翻譯之畢業證書中文譯本六份(五份攜回,一份留底),切記翻譯者暫勿簽名,格式請參考示意圖:
畢業證書中文譯本範例

(5)身份證正本一份
(6)護照正本一份
(7)現金750元臺幣

2.至鄰近之地方法院或找民間公證人公證,由於部份法院沒有文件公證服務,建議打電話確認後再前往。

臺灣地方法院公證處一覽表:
http://www.immigration.gov.tw/ct.asp?xItem=1218364&ctNode=34416&mp=iff_ch

各地方法院所屬民間公證人登錄名冊:
http://www.judicial.gov.tw/work/work06/03%E5%90%84%E5%9C%B0%E6%96%B9%E6%B3%95%E9%99%A2%E6%89%80%E5%B1%AC%E6%B0%91%E9%96%93%E5%85%AC%E8%AD%89%E4%BA%BA%E7%99%BB%E9%8C%84%E5%90%8D%E5%86%8A.doc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3.以臺灣士林地方法院為例,至院內公證處抽取號碼牌。
公證處櫃檯


4.繳交相關文件,並填寫「認證請求書」。
認證請求書正面

認證請求書背面


5.至公證人室公證相關文件。
公證人室


6.至櫃檯繳750元臺幣。
繳費櫃檯


7.紅色收據自行留存,綠色收據繳交給公證人。
收據


8.在中譯本上翻譯者旁簽名,取得已公證之畢業證書中譯本及畢業證書影本共五份。此時已驗證之畢業證書影本及公證之中譯本即可證明有外國學歷。

已公證之中譯本

【參考時程】

2014年7月15日 至外交部領事局辦理畢業證書「正影本相符證明」
2014年7月17日 收到畢業證書「正影本相符證明」
2014年7月24日 快遞相關文件至「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2014年7月25日 相關文件抵達辦事處
2014年8月4日   收到學歷驗證之海外快遞、至地方法院辦理中文譯本公證

2014年7月29日 星期二

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珍惜的幸福(Cherish Brings Happiness)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920119891336478&set=a.323353044346502.98454.100000154267360&type=1&relevant_count=1



  最近腦海中常常會浮現在LA的日子...
  
  因為高昂的物價,和老公倆人在生活中處處精打細算、省吃儉用:享用到CP值很高的美食,就可以開心地不斷回味;花小錢得到高品質的旅程,就可以興奮地一直討論。
 
  有趣的是,那時擁有的東西不多,卻很容易感到幸福。
 
  回臺灣後,吃的、穿的、用的都比從前更好,可當欲望的滿足變得唾手可得,小小的驚喜時刻竟減少了。
 
  原來,快樂和物質不一定成正比,而是取決於我們有多「珍惜」。
  
  試著練習放下欲望,願久違的喜悅常駐心田。

回顧士哲親手做床上桌:
https://www.facebook.com/simplejellyfish/media_set?set=a.701136916568111.1073741868.100000154267360&type=3

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簡啟文博士的及時雨(Help From Dr. Chi-Wen Chien)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912045442143923&set=a.464978406850631.124262.100000154267360&type=1&relevant_count=1



  最近在建立外國孩子的服務流程,突然發現手邊都沒有英文版的評估工具,之前用中文版口譯一直覺得對家長很不好意思⋯明天又要和家長一起檢視評估結果,感到很焦慮⋯
  
  昨晚緊急和澳洲Monash University職能治療博士簡啟文學長求救,沒想到今天就收到限時專送的Developmental Profile 3!而且還是學長帶在身上的唯一一本,真的好感動!感謝學長及時伸出援手,期待我們可以提供最好的臨床服務!

簡啟文博士的個人網站:
http://www.users.on.net/~ocatpickup/pross.html

2014年7月14日 星期一

國際化旅程(Internationalization)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910615118953622&set=a.323353044346502.98454.100000154267360&type=1&relevant_count=1



  有了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後,每天看的時鐘就在陸續增加中,Skype也經常在各種奇妙的時間響起,很喜歡人生中這個小小的國際化旅程。

2014年7月12日 星期六

轉銜嚮導(Transition Coaching)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909496932398774&set=a.464978406850631.124262.100000154267360&type=1&relevant_count=1



  早上幫一位來自葡萄牙的可愛小Baby評估,發覺外國家庭在臺灣的生活很不容易。
  
  生活周遭大部份都是複雜的中文資訊,連在餐廳裡點餐都很困難了,取得醫療、教育資源只能倚靠有限的人際網路口耳相傳。若是有個極需要早療的孩子,在陌生環境裡盲目摸索的家長更是心急如焚。
  
  身為協助調整生活型態的職能治療師,在臺北逐漸走向國際化的過程,或許也是一家人轉銜時的嚮導,在陪伴孩子成長的同時,也協助外國家庭平順度過異地生活,認識臺灣的美好。

圖片來源:
http://chenyichiang.pixnet.net/blog/post/32637716

2014年7月5日 星期六

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與歸國學人的交流(Discussion with OT who studied abroad)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903365133011954&set=a.323353044346502.98454.100000154267360&type=1&relevant_count=1



  很享受與各國歸國學人交流的時刻,每個國家帶回的第一手資訊都可以豐富臺灣的發展!

  和澳洲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健康管理碩士張廷宇職能治療師及美國USC職能科學暨職能治療碩士、臺大職能治療博士班蕭媺妮職能治療師一起展望Lifestyle Redesign在業界的應用,討論海外理論與實務的本土化。

  期待我們可以堅持專業理念,為臺灣臨床與教育貢獻一份心力!

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

準備NBCOT職能治療師執照考試(How to prepare NBCOT)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901087103239757&set=a.323353044346502.98454.100000154267360&type=1&relevant_count=1



  臺大OT 94蔡舜如 Shun-Ju Tsai 學姊,在取得USC職能治療碩士後,目前留在美國工作。她分享了一篇詳盡的美國NBCOT職能治療師考照準備,很值得有志去美國工作的治療師參考哦!

http://shunjutsai.blogspot.tw/2013/11/nbcot_27.html

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

以KPI創造未來(Great KPI to Build Your Future)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899811770033957&set=a.323353044346502.98454.100000154267360&type=1&relevant_count=1



  這幾天和不同的朋友不約而同都聊到,如果一個組織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關鍵績效指標)訂定僅專注在當下量化的明顯績效,那麼成員會缺乏創造未來趨勢的動力,看短不看長將會讓整個組織在原地停滯不前。

  一個企圖永續經營的組織必須具備國際視野,透過全球例證以鑑往知來,推演組織發展的每個下一步,成為準備好迎接趨勢、甚至創造趨勢的角色。因此,KPI需要預留對未來可能的貢獻,再透過面談和觀察補充質性資訊,幫助成員專注耕耘當下並穩定航向未來。
  
  當面臨國際化的衝擊和本土市場的飽和,如何具備遠見,將是很多臺灣組織需要深思的。

圖片來源:
http://danblackonleadership.info/wp-content/uploads/2013/02/Visio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