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ursuing.ideal.life/photos/a.129976040528934.1073741841.116850985174773/233089360217601/?type=1&relevant_count=1
今晚,口頭報告通用設計在教學上的應用(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在講述過程中,忽然領會過去的臨床經驗和通用學習的關聯,而有了一點體悟。
通用學習是透過多元化的表現方式(Representation)、行為和表達方式(Action and Expression)及參與方式(Engagement)來設計課程,旨在促進所有學生最大的學習成效。換句話說,每位學生的感官優勢不同,有些人擅長視覺、有些人擅長聽覺、也有些人擅長觸覺⋯為了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要,單是同一個概念,教學設計就需要包含多種途徑。例如上課媒材可以有:文字書、電子書、圖畫、影片、朗誦、討論、有聲書、校外教學、實際操作⋯等,課後作業的選項可以是:文字報告、口頭報告、攝影、戲劇、漫畫⋯等。
選擇媒介的依據,取決於教學目標和全體學生的優弱勢能力,是「針對學生的需要設計課程」,而不是「要求學生配合課程」。採用通用學習的教學現場,會在課前先評估每位學生的感官優勢,再循環對應的教學活動。像是教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十以內的加減,會依視覺型學生的需要先播放投影片,再為聽覺型學生邊計算邊念出聲,最後操作樂高以滿足觸覺型學生的需求,以不同感官途徑來輸入及輸出同一個概念的訊息,學習也會更完整、扎實。
想起以前執業時,對通用學習的概念不熟悉,思考的角度是以感覺統合出發,意外地誤打誤撞而有類似介入方式。還記得八歲的小瑜考卷總是慘不忍睹,即便每天在學校和補習班罰寫再多遍,課文裡的簡單國字還是看不太懂,更不用談理解文意和書寫了。心急如焚的父母親常忍不住破口大罵:「妳怎麼都學不會!」事後又心疼受傷的孩子而後悔不已⋯
經過與家長討論和實際觀察小瑜的閱讀情形,我們推測課堂上口述的課文賞析對缺乏生活經驗的小瑜太抽象,導致上課只是左耳進右耳出;課本上的字句和圖像間沒有直接連結,缺乏意義的國字對小瑜而言只是亂碼;罰寫整個生詞的視覺訊息則太過複雜,反而因為需要罰寫的量太龐大而難以記憶。
我們嘗試以各種感官訊息整合小瑜的概念:為了具象化課文和單字,我們在Youtube和Google搜尋相關文句的影片和圖片,並在課本插圖上寫上對應的生詞;為了加強對字音、字形的印象,我們帶著小瑜邊念生詞邊用手指仿寫;為了類化課堂上考聽寫的情境,我們模仿老師念生詞,讓小瑜以鉛筆書寫,最後請小瑜自己拿紅筆直接在寫錯的字上更正部件,也在課本上用螢光筆強調曾錯誤的部件,加強對正確字形的記憶。神奇的是,小瑜竟然在一個小時內,從對該堂課一無所知,到生詞聽寫可以寫對八至九成!
整個過程我們以不同感官為基礎的學習途徑交互使用,才發現學業表現低落的小瑜其實是可以以適合她的方式學習的!一度以為陷入絕境的父母親看見一線希望後,開始積極嘗試各種教學方法。最近,收到小瑜爸爸、媽媽傳來的喜訊,談的不是持續進步的成績,而是他們終於知道如何有效教導小瑜學習,並培養她在傳統教育框架下被隱藏的獨特天賦。聽聞整個家庭跟著小瑜一起成長,真的很為他們感到高興。
「通用學習」主張的條條大路通羅馬提供每個孩子成功學習的機會。原來,即使是繞路而行,都有可能是打通任督二脈的途徑。
通用學習設計指南(2.0版)連結:
http://www.udlcenter.org/sites/udlcenter.org/files/Guidelines_JAN2011_Chinese_traditional.pd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